隨著不斷有大型媒體機構對今日頭條發起版權訴訟,可想未來今日頭條的版權費用將大舉抬高,網絡爬蟲的免費時. . .
豬肥要被宰,人紅必遭妒。如今的今日頭條,真真切切地體會了一把成功的煩惱。剛剛與《廣州日報》達成和解,卻又被國家版權局正式立案調查。國家版權局版權管理司司長于慈珂日前表示,已收到了有關傳統媒體的投訴,稱今日頭條網未經許可轉載他們的新聞作品,在對今日頭條網進行立案調查,將根據調查情況,依法作出處理。
面對越來越嚴厲的版權訴訟和調查,今日頭條唯有挺起胸膛,見招拆招,繼續講好它的信息分發平臺的美好故事。筆者認為,今日頭條必須傳統媒體和自媒體兩手都要抓,兩手都要硬。左手向傳統媒體分錢分流量,獲取版權上的合作與諒解;右手扶著力持一大批自媒體,手握輿論話語權和優質自媒體版權,如此今日頭條的故事仍具可讀性。
左手:分錢分流量
隨著不斷有大型媒體機構對今日頭條發起版權訴訟,可想未來今日頭條的版權費用將大舉抬高,網絡爬蟲的免費時代一去不復返了。
今日頭條融了1億美金,張一鳴給投資人講的故事是今日頭條不是新聞客戶端,而是信息分發的平臺。這意味著在內容版權上的支出其實并不在今日頭條的計劃中,否則自己購買信息然后再去分發,有多少價值呢?
今日頭條號稱用戶數過億,月活躍用戶過4000萬。這么大的流量讓傳統媒體機構分外眼紅。一方面,今日頭條免費用著他們的內容,對外號稱“新聞的搬運工”;另一方面,巨大流量帶來的各種收益都收進了自己的錢包,對版權所有方一毛不拔,這樣的好事怎么可能讓今日頭條獨占?
傳統媒體機構見不得新媒體風生水起,其實除了恨,更多的還是是羨慕與嫉妒。基于這樣的心理,今日頭條完全可以和他們達成和解。因為,商業社會沒有人會跟鈔票過不去。
在技術上,今日頭條將內容鏈接直接指向原媒體機構的wap網站,杜絕直接轉碼劫持原媒體網站的流量,提升媒體機構的網站流量;在商務層面上,或者直接一次性獲得內容授權,并一次性支付版權轉載費用,或者采取廣告流量分成的模式,與媒體版權機構實現利益共享。
可以想象,除非一心想置今日頭條死地,否則這樣的和解方案,是完全可以讓傳統媒體機構接受的。
實際上,我們也看到,很多之前猛烈抨擊今日頭條的媒體機構,在與后者接觸后,也逐步與今日頭條達成和解。一方面有流量,另一方面有錢賺,傳統媒體機構不僅找到了存在感,更找到了內容變現的另一種方式——別說蒼蠅太小不是肉,傳統媒體機構本已沒有多少肉可以啃了!
右手:做大自媒體
牛哄哄的自媒體,在歷經2年多熱鬧之余,商業模式依然是自媒體人的一塊心病。一路且行且探索,陸陸續續出現了“包養模式”“雪山模式”“打賞模式”等。各大互聯網巨頭也大幅推進“圈人”運動。騰訊大家、百度百家相繼推出,騰訊的“包養模式”和百度的“流量變現模式”,讓自媒體人一度看到商業變現的希望。
另外,微信廣點通經過兩輪測試后,也有望于下周正式推出。這一廣告平臺的推出,意味著微信自媒體可以與微信平臺實現流量經營的分成。
筆者以為,包養模式并不適合廣大的自媒體人,因為自媒體很少有幾個能做到羅胖子的水平——足以被人包養的水平。百度的流量直接變現和微信的流量分成模式,也同樣不是廣大自媒體的福音。除了極少數優質的自媒體外,大量自媒體很難靠微薄的CPC收入獲得持續的商業回報。
曾有知名自媒體人這樣算過賬:“10萬訂戶,打開率以15%計算,0.1%廣告點擊率,一天廣告被點擊數就是15次,能有多少錢,算算就知道了。所以,廣點通這個游戲,小于十萬訂戶,是沒什么太有銀子進項的。”
今日頭條完全有機會趁自媒體急需變現的大勢,搭建起屬于自己的自媒體生態。首先,今日頭條的巨大流量和相對科學的推薦機制,可以保證自媒體內容快速傳播,而這和微信公眾賬號的封閉、信息流轉不便完全不同。好的原創內容和編輯再加工的內容,完全有可能憑借今日頭條這個平臺,獲得更大的關注度。
其次,自媒體的商業變現可以借助今日頭條這個平臺實現良性循環。簡單地說,就是自媒體生產高質量內容,帶動今日頭條流量的穩定發展,信息流廣告、開機廣告以及應用分發及聯運的收入,足以讓今日頭條支付自媒體的內容版權費用。這或許是另外一種形式的“包養”。
但就像要舍得與傳統媒體分食蛋糕一樣,今日頭條也必須舍得向自媒體人撒銀子。之前,有傳言說今日頭條擬按閱讀量向自媒體付費,據說千次閱讀為5元。筆者在今日頭條發過7條稿件,共獲得23萬的閱讀量,如按這一標準,則可收入1150元。如按這一標準實施,將很難激發大量自媒體人的積極性。
商業社會,越懂得分享,越能持續發展。抓緊分錢流量,今日頭條的流量才能持續做大,張一鳴想要講的故事才能完美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