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基建浪潮”使中國科技互聯網企業正迎上一個多年難逢的巨大機遇,。
近期,中央密集召開會議研究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部署統籌做好疫情防控和提振社會經濟發展。同時會議上,決策層再次強調“要加快推進國家規劃已明確的重大工程和基礎設施建設”。
“新基建”再度成為熱詞
相關統計顯示,2018年12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新基建”概念后,2019年全國31個省份宣布了投資總額超過40萬億元的“新基建”項目建設計劃。在過去不到一個月時間里,中央密集部署“新基建”,連續4次提及相關內容, “新基建”再度成為熱詞。
當前,官媒蓋章的“新基建”主要包括七大領域:5G基建、特高壓、城際高速鐵路和城市軌道交通、新能源汽車充電樁、大數據中心、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
新基建實施的意義
對政府而言,推動、鼓勵新基建的意義雖然在于通過新基建拉動投資,穩增長、穩就業,釋放中國經濟增長潛力,提升長期競爭力。但對于其他企業而言,尤其是對于阿里、百度、騰訊這些科技互聯網巨頭而言,新基建不僅意味著為國出力,同時也是提升長期競爭力,推動市場發展的巨大機遇。
舉例,在此次防疫、抗疫和復工復產環節等方面,企業大數據、人工智能、云計算等數字技術即發揮了積極的支撐作用。如,疫情期間,百度地圖、騰訊、中國移動等就先后給出了實時的人口遷徙數據,為不同地區的疫情管理提供了數據參考;京東數科研發智能外呼機器人、疫情問詢機器人、良研問卷等智能工具,提供給公共機構,助力社區防疫攻堅戰;達摩院聯合阿里云針對新冠肺炎臨床診斷研發的全新AI診斷技術,人工智能分析結果準確率高達到96%;九思軟件聯合牽手發改委基金會,向奮斗在抗疫一線的醫療機構及受疫情影響較大的全國中小學學校,定向捐贈4000余套市值2.2億元的協同辦公系統軟件產品,助力企事業單位和學校抗擊疫情,實現遠程辦公、遠程教育,復工復產。
“新基建”會帶來哪些機遇?
恒大經濟研究院院長任澤平針對啟動新一輪基建亦指出,對沖疫情和經濟下行最簡單有效的辦法還是基建,推出“新基建”。 “新基建”,短期有助于擴大需求、穩增長、穩就業,緩解社會壓力,長期釋放中國經濟增長潛力,提升競爭力,改善民生福利。
據相關報道,目前全國31個省份宣布了投資總額超過40萬億元的“新基建”項目建設計劃。而許多企業也已將招聘工作聚焦在新基建相關技術領域,吸引各界的頂尖拔尖人才。如中國電信在其校園招聘中專門加大了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互聯網金融、人工智能、網絡信息安全等重點業務領域畢業生的引進;九思軟件在前不久亦發布2020年招聘“春播計劃”,積極擴大新興領域成熟人才的引進,吸引各界的頂尖拔尖人才。很明顯,新基建將會成為2020年的就業主通道,拉動經濟增長的新動力引擎。
“新基建浪潮”使中國科技互聯網企業正迎上一個多年難逢的巨大機遇,。誰能率先抓住機遇,成為下一個時代“弄潮兒”?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