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微信等OTT業務的沖擊,三大運營商對策開始從“點名”、“封堵”向 “邊合作邊圍剿”轉變。繼中國移. . .
面對微信等OTT業務的沖擊,三大運營商對策開始從“點名”、“封堵”向 “邊合作邊圍剿”轉變。
繼中國移動計劃將飛信與飛聊合并、重構為融合通信產品后,中國電信也計劃于近期推出“翼信”產品,意圖借預裝和網絡優勢,對微信展開“殺手”反擊。
中國電信“翼信”或推出免流量計劃
中國電信內部人員稱,翼信正式推出后,年內中國電信所有定制手機都將內置,電信營業廳人員也將對老用戶進行“一對一”推薦。計劃年內發展5000萬用戶,目標未來覆蓋所有中國電信的手機用戶和一部分移動、聯通用戶。
該人員同時透露,作為“殺手”級反擊產品,中國電信集團正在研究對翼信推出“免流量”計劃。也就是說,用戶使用微信繞過了運營商短信、彩信、語音等費用,只走流量費。而翼信更徹底,直接將流量也全免,頗有當年中國移動飛信主打免費短信的味道。
中國移動足夠焦慮:意圖重構飛信
在此之前,中國移動一份 “飛信業務重構”會議的內部文件在互聯網上被意外曝光,中國移動意圖扶植自身產品“圍剿”微信的意圖已非常明顯。此會議由中國移動集團數據部牽頭,召集了互聯網基地、國際公司、移動研究院等相關部門負責人專門研究應對微信沖擊的策略。
中國移動分析認為,無論飛信還是飛聊在用戶規模(微信用戶超3億、飛信2億、飛聊活躍用戶100萬)、還是投入(2012年微信投入超30億,飛聊500萬)都差距巨大。飛信作為目前中國移動用戶規模最大的互聯網產品,過去應對手機QQ免費發短信的優勢已不復存在,而飛聊在產品形態上則和微信等OTT業務有很大的相似之處。應該在產品形態上將飛信、飛聊進行整合與重構,演進成未來融合通信產品的核心,用來正面還擊微信。
具體的產品融合方向還包括:將靈犀(與科大訊飛合作推出的智能語音產品)、VOIP等產品功能結合到新飛信中;重塑“號碼價值”,與手機聯系人、撥號盤等終端能力結合,盡快實現全網用戶默認開通飛信;結合定制終端預裝、流量打包優惠等手段,快速發展用戶、沉淀規模。
文件中所披露的另一個細節顯示,在對飛信、飛聊產品進行整合之前,中國移動還計劃通過招標的方式引進多家技術支撐廠商,并要求新入網廠家2個月內完成約定的開工作并通過驗收測試,不能通過者提前終止合同。說明中國移動目前已足夠“焦慮”,意圖在短時間內拿出一款類似產品來應對微信迅速擴張和沖擊。
中國聯通“沃友”或進行升級
相比較中國移動和中國電信,中國聯通在產品應對方面目前還沒有最新消息。在此之前的2011年8月,中國聯通曾推出自己的即時通信產品“沃友”,并在2012年上旬進行了升級,具備了信息、語音短信和通話功能,不過并未獲得大規模推廣。
業內分析人士表示,中國聯通在產品方面很多都執行“跟進”策略,沃友就是一個典型產品。面對微信沖擊,以及中國移動和中國典型的產品重構,中國聯通沃友或在年內進行較大規模升級。
三大運營商醞釀征收OTT業務補貼費
除重構產品應對微信直接沖擊外,三大運營商也已開始討論從流量和信令方面對微信進行限制。在此之前,中國移動總裁李躍和中國聯通總經理陸益民都已明確表示“微信沖擊了運營商傳統短信和語音業務”。
李躍去年12月甚至在深圳公開點名“騰訊”稱,QQ等占用運營商信令資源非常大,原來的一些機制不太適合傳統運營商的網絡設計,中國移動和騰訊相互之間應該有溝通。如果沒有相互合作的好機制,中國移動所提供的服務就“不能長久、不能優質”。
面對運營商與OTT企業矛盾日益突出,工信部曾于今年2月27日專門召集三大運營商對OTT業務影響進行討論。值得關注的是,會議上明確提出了對微信等OTT業務收取補貼費用的設想,但因中國移動與中國聯通針對補貼的方案爭論不一,最終未達成一致意見。
微信等OTT業務與運營商年內必有一戰
筆者認為,三大運營商重塑移動互聯網產品與微信競爭并非良策,無論是中國移動的飛聊、中國電信的翼聊、中國聯通的沃友,迄今為止都未見成功。與其拿自身產品弱項去拼互聯網企業長項,不如充分發揮自身已有優勢搞好流量經營。
如美國運營商T-Mobile就開始試水新的合約套餐——數據收費,電話短信完全免費,用戶每月繳納月套餐50美元,可以享受500MB高速數據(超出部分將進行限速),同時不限時語音通話、不限量短信數量。
不過從另一個角度而言,中國電信市場與美國并不相同、甚至可以說差異巨大。從中國移動和中國電信目前的態度和具體對此來看,微信等OTT業務與國內運營商年內必有一戰。但愿,最終對用戶來說能有一個有益的良性競爭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