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年,隨著國內疫情防控政策持續優化,宏觀經濟企穩向好,行業信創加速推進。
信創作為一項國家戰略、是國家經濟發展的新動能。回顧2022年信創產業的發展,宏觀上呈現體系化、一體化、集約化、自主化、標準化、常態化、行業化的趨勢,政策陸續出臺,技術融合發展、產品不斷涌現、生態加速建立、采購持續放量。2023年,隨著國內疫情防控政策持續優化,宏觀經濟企穩向好,行業信創加速推進。在2023年,信創產業將迎來哪些新變化、新機遇、新挑戰、新格局?
機遇
市場需求進一步擴大
中國信創產業發展白皮書(2021)顯示,據初步估算,到2023年,全球計算產業市場空間1.14萬億美元。中國計算產業市場空間1043億美元,即7300億元,接近全球的10%,是全球計算產業發展的主要推動力和增長引擎。按照50%為信創產業市場規模計算,2023年,中國信創產業市場規模將突破3650億元,市場容量將突破萬億。
根據IDC 預測,到2023 年,全球計算產業投資空間1. 14 萬億美元。中國計算產業投資空間1043 億美元即7300億的市場空間,接近全球的10%,是全球計算產業發展的主要推動力和增長引擎。
隨著央國企行業信創的全面鋪開,預計信創產業規模可達到數萬億元,信創PC作為直接面向用戶,部署規模最大的終端,即將迎來常態化、規模化的采購新高潮。
黨政信創持續下沉,行業信創邊界逐漸拓寬
2022年黨政信創政策支持由中央層面開始逐漸下沉,形成了中央引領、地方響應的積極局面。
9月底,相關部門下發文件,要求所有央企+地方國企落實信創升級,到2027年,央企國企100%完成,升級范圍涵蓋芯片、基礎軟件、操作系統、中間件等領域。
這一文件將信創的邊界從黨政小信創拓展到了“2+8+N”大信創。2023年行業信創將迎來大規模放量。
“信創”有望迎來政策持續加碼
政策扶持對于信創產業發展推進的意義重大。2023年,有望迎來政策持續加碼,高度更高,力度更大更聚焦,落地更深。
高度更高體現在,二十大報告、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均將科技自立自強、產業安全、自主可控擺在重要位置;力度更大更聚焦體現在,隨著信創產業的不斷深入發展,多部門均提出對于國產軟件的支持,各行業、各地信創政策呈現爆發式增長,個別地區更是對采購份額、信創生態發展都做出明確規定。
2022年,廣州在政策中明確提到加大信創產品的采購力度和比例,江蘇、浙江、云南、湖北、安徽、湖南等11個省市對信創產品入圍相關目錄進行獎勵,廣州、天津、黃陂、蘇州、太原、金華等市縣已發布“信創專項激勵”政策。
此外,隨著信創產業由政策驅動轉向價值驅動,政府在信創產業中的角色也將從主導者向推動者轉變。
2023年央國企行業信創的全面鋪開,將對信創生態和廠商綜合實力帶來巨大挑戰。
一方面,以黨政信創為例,下沉的規劃已經明確,但具體如何下沉、如何打樣、先行者探索出了何種經驗、是否可復制、各地區是否需要結合區域實際界定工作完善的標準,可以說仍然任重道遠。此外,下沉市場的用戶還存在對國產化建設的技術認知度不足,頂層規劃、互聯互通的思維相對較弱,軟硬件基礎設施配置水平相對滯后,對產品價格較為敏感,對本地化服務要求較高等問題。
另一方面,關基行業的國產化升級涉及網信基礎設施、生產運營系統、經營管理系統等,且存在大量自研應用,對軟硬件產品的實時性、穩定性、兼容性、可靠性等各種性能要求極高。當前,整機廠家在扮演“項目經理”的角色,牽起使用者和操作系統企業進行適配,但由于國產信創軟硬件產品在關基行業的垂直應用生態處于起步階段,難以實現行業信創核心系統的“真替真用”。因此,進入行業信創“深水區”,廠商能否聚焦資源為用戶提供好的生態體驗將變得至關重要,基于“核心技術自主+生態全面開放”強強聯合的鏈條生態整合可成為破局之策。
不破不立,繼往開來。2023年是將是信息數據國產替代,最為關鍵的一年,信創各行業企業仍需保持初心,把格局打開,主動識變、應變、求變,引領信創建設浪潮,制定行業標準,促進產業生態繁榮,共同助力我國信創生態文明建設邁向新臺階。